![]() 橋溪古韻景區 |
地名:梅州市 | 隸屬:廣東省 |
區劃代碼:441400 | 代碼前6位:441400 |
行政區域:廣東省 | 地理分區:華南地區 |
行政級別:地級市 | 車牌代碼:粵M |
長途區號:0753 | 郵政編碼:514000 |
轄區面積:約15865平方公里 | 人口數量:約387萬人 |
人口密度:約244人/平方公里 |
![]() | 區劃代碼 | 面積 | 簡介 |
梅江區 | 441402 | 571km2 | 梅江區位于廣東省東北部?偯娣e323平方千米。2005年末總人口30.7萬人,其中城市人口23.7萬人,農村人口7萬多人。常住外來人口4萬多人。梅江區…[詳細] |
梅縣區 | 441421 | 2477km2 | 梅縣區位于廣東省東北部,地理坐標為北緯23°55′-24°28′、東經115°47′-116°33′。東鄰大埔,西界興寧,南連豐順,北接蕉嶺,東北與![詳細] |
大埔縣 | 441422 | 2462km2 | 大埔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、韓江中上游,地處北緯24°01'~24°41'、東經116°18'~116°56'之間,東和北緊靠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和龍巖市永…[詳細] |
豐順縣 | 441423 | 2706km2 | 縣名:豐順縣
拼音:FengShunXian。威妥瑪拼音:FungshunHsien
方言譯名:Hongsoon
郵編:514300。代碼:44…[詳細] |
五華縣 | 441424 | 3238km2 | 五華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,韓江上游。它是粵東丘陵地帶的一部分,地處北緯23°23'~24°12',東經115°18'~116°02',東起郭田照月嶺,西…[詳細] |
平遠縣 | 441426 | 1374km2 | 平遠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,西鄰江西省?偯娣e1381平方千米?側丝25萬人(2003年)。
縣人民政府駐大柘鎮,郵編:514600。代碼:44142…[詳細] |
蕉嶺縣 | 441427 | 962km2 | 蕉嶺
拼音:(jiāolǐng)
區號:0753
郵政編碼:514100
蕉嶺縣是梅州市的一個縣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,韓江上游,西與平遠縣相連,…[詳細] |
興寧市 | 441481 | 2075km2 | 興寧市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東北部興寧盆地,廣梅汕鐵路,梅河高速線上,毗鄰江西省。全市人口中絕大部分為客家人,當地民居、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…[詳細] |
地名由來:
宋開寶四年(971),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,將改“敬州”為“梅州”,“梅州”的名稱即始于此。一說梅州因盛產梅花而得名。據清光緒《嘉應州志》稱,梅州得名與梅江有關。
榮譽排行:
2023年4月,2023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,梅州市位列第158名。
2022年,梅州市GDP總量為1318億元,位列2022年廣東省各大城市GDP排名第18位。
2022年1月,梅州市被命名為2021年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市域突出單位。
2022年1月,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梅州市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(區)。
2022年3月,2021年度中國城市環境舒適指數排行榜正式發布,梅州市名列第19位。
2022年2月,2021廣東省各大城市GDP排名出爐,梅州市以1308.01億元位列第17位。
2021年11月,2021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發布,梅州市位列第233名。
2021年11月,2021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發布,梅州市位列第230名。
2021年5月,梅州市位列2021年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第120(四線城市)。
基本介紹:
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,與閩、贛交界,因盛產梅花而得名。轄梅江區、梅縣、大埔縣、豐順縣、五華縣、平遠縣、蕉嶺縣和興寧市(縣級)。全市總面積1.58萬平方公里,除豐順有2000多人屬畬族外,皆為漢族客家人,是全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。梅州屬南嶺丘陵山地,地勢北高南低,主要有鳳凰、項山、陰那山3條山脈,其中陰那山脈被稱為粵東脊梁,最高峰銅鼓嶂,海拔1560米,為粵東第一高峰。大小盆地較多,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,其中最大的為興寧盆地,面積約302平方公里。全市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條,主要有梅江、汀江、韓江。梅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冬短夏長,年平均氣溫大約為21℃,日照時間長,雨量充沛,極適宜發展生態農業和多種商品農業生產基地。
梅州歷史悠久。秦漢時客家人的祖先逐漸由中原南遷,定居嶺南,故有“客家”之稱,屬南?,南漢置敬州,宋開寶四年(公元971年)始稱梅州,元代設梅州路,明屬潮州府,清雍正十一年改置直隸嘉應州。民國時先后屬潮循道、第六行政督察區。新中國成立后,1949年設興梅專區,1965年設梅縣專區,1970年改稱梅縣地區,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梅縣地區設立梅州市,市府駐梅江區。梅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文化教育歷來比較發達,足球運動普及城鄉,旅居海外僑胞有290多萬人,分布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,是聞名遐邇的\"文化之鄉、華僑之鄉、足球之鄉\"。梅州歷史上曾涌現不少享譽中外的文化名人,如黃遵憲、丘逢甲、羅香林、林鳳眠等;也有海內外客籍地區廣為流傳、喜聞樂道的傳奇式人物,如宋湘、葉璧華、李惠堂等。1964年郭沫若曾賦詩稱贊梅州\"文物由來第一流\"。
梅州市旅游資源豐富,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剎靈光寺、歷經千年的大覺寺、梅縣松口元魁塔、五華雄獅古塔等人文古跡;有陰那山五指峰、蕉嶺長潭一線天、大埔豐溪林場自然保護區、平遠南臺山、五指石、五華益塘水庫、豐順揭嶺飛瀑、興寧合水湖山、神光山等風光名勝;有雁南飛茶田旅游度假村、雁鳴湖旅游度假中心、豐順龍鯨河漂流、湯坑溫泉、五華熱礦泥山莊以及中國五大民居之一的客家圍龍屋等特色景點;有-元帥、黃遵憲、丘逢甲等名人故居;還有獨特的客家民俗風情、文化藝術,別具一格的風味飲食等。
梅州扼守粵、閩、贛三省之要沖,是沿海與內地聯系的橋梁和過渡地帶,是205和206國道、廣梅汕鐵路和梅坎鐵路(梅州一福建坎市)的交匯地。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山區市前列。航空可直通廣州、香港。梅江、韓江水運直達潮州、汕頭。全市初步形成了公路、鐵路、航空、水運相結合的立體交通網。
梅州礦產資源主要有煤、鐵、銅、錳、稀土、瓷土、石灰石、大理石、花崗巖等48個礦種,其中錳礦儲量居全省第一位,石灰石、鐵礦儲量居全省第四位,煤的儲量占全省的1/3。水力資源豐富,溫泉、優質飲用礦泉水儲量大、開發利用價值高。梅州是全國最大的金柚生產基地,也是著名的“單叢茶之鄉”。
歷史沿革:
梅州具有悠久的歷史,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,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。
秦始皇設揭陽戍于揭嶺飛泉徑下,漢元鼎六年升格為縣。
東晉咸和六年(331年)析龍川縣設興寧縣,治所在今五華華城鎮,屬東官郡。
東晉義熙九年(413年)析海陽縣設義招縣,屬義安郡。
南齊永明元年(483年)析海陽縣設程鄉縣,隋唐屬潮陽郡。
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(945),亦即后晉開運二年,程鄉升為敬州,領程鄉縣。
這是梅州州治設立的起始!彼伍_寶四年(971),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,改“敬州”為“梅州”,“梅州”的名稱即始于此。
宋熙寧六年(1073),廢梅州,以程鄉縣隸潮州;元豐五年(1082),梅州復置,仍理程鄉縣,屬廣南東路;紹興六年(1136),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潮州;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,仍理程鄉縣,屬廣南路。
元至元十六年(1279),改梅州為“梅州路”,置總管府;至元二十三年,復為梅州,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使司;元貞元年(1295),隸屬潮州路;延佑五年(1318),改直隸廣東道宣慰使司,均只領一程鄉縣。
明洪武二年(1369),廢州為程鄉縣,隸潮州。
清雍正十一年(1733),程鄉升為“嘉應州”,隸屬廣東省。
轄地包括程鄉、平遠、鎮平及以前為惠州府所統的興寧、長樂五縣,稱為“嘉應五屬”。
嘉慶十二年(1807),升嘉應州為嘉應府。
嘉慶十七年,復為嘉應州,仍領興寧、長樂、平遠、鎮平四縣。
宣統三年(1911),嘉應州復名梅州。
民國三年(1914),廢州府制,梅州改名梅縣。
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;1950年1月26日,設置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;1952年底,撤銷興梅專區,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;1956年2月,粵東行政區劃分為惠陽、汕頭專區,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;1965年7月,設立梅縣專區,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,歸屬梅縣專區,后改為梅縣地區;1979年3月,原梅縣所轄之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;1983年6月,梅州市(縣級)與梅縣合并改為梅縣市;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,原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(地級);1994年6月,興寧縣撤縣設市(縣級);2013年10月,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梅州市撤銷梅縣,設立梅州市梅縣區。
,沿用至今。
區劃:廣東省·梅州市 |